远山如黛,湖面如镜
七中学子们拿起画笔,
记录下这一刻厚吴的美丽
一笔一划,都充满力量;
一灰一赭,都洋溢情感
他们将这里的风景,这里的情感
都融入了作品之中,
让人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转塘校区高二写生优秀作品展,
请您细细品赏……
作品:《风和日丽》
作者:13画室钱授渔
指导老师:袁梦迪
教师点评:色调沉稳和谐,用几大块平面形进行归纳概括,加以细节点染,用笔轻松且层次丰富,整体关系明朗。
作品:《繁巷疏景》
作者:13画室徐艺萌
指导老师:袁梦迪
教师点评:黑白对比强烈,色彩浓郁,鲜而不闷,对场景的控制能力较强。以平面概括为主,大刀阔斧,画面有大的构成意识,冷暖关系准确。
作品:《阶前》
作者:13画室陈铭敏、余晨曦
指导老师:袁梦迪
教师点评:色彩浓郁,颇有黄昏时分的氛围感。阶梯注重空间的处理,把握住了近实远虚的关系,两边墙面的处理也有疏密对比,突出了画面的视觉中心,尽头处的暖橙色运用得非常好,是画面的点睛之笔。
作品:《恬梦一角》
作者:13画室施和萂
指导老师:袁梦迪
教师点评:把平常可见之物以画家之眼描绘出来,在写实与梦幻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具有一定的绘画语言性。画面色彩搭配和谐,颜色清雅靓丽,秩序井然。
作品:《白墙红瓦》《回家》
作者:13画室陈晏之
指导老师:袁梦迪
教师点评:运用平面性的绘画语言,画面完成度高,作品感较强,能看出借鉴大师的心思,并且加以运用。色彩浓郁明媚,用笔肯定,平面中不失空间感,又有一定的趣味性。材料上用色粉和水粉相结合,丰富了画面的语言性。
作品:《浮光跃金》
作者:13画室季诗云
指导老师:袁梦迪
教师点评:色彩流动,笔意充沛的一幅作品,光感、色感俱佳,尤其是投影的对比色运用到位,几组绿颜色处理得整体且有区分,用笔洒脱自然,主次分明,视觉中心强烈。
作品:《阳光下》
作者:13画室戴潇楠
指导老师:袁梦迪
教师点评:画面中出彩的是作者对光感的捕捉,从平面的语言中来,注重画面分割,每块形的大小、颜色都恰到好处,相同色块之间也有细微的色彩变化。几把椅子错落有致,经营位置,简约而不简单。
作品:《斜阳草木》
作者:13画室陆竹青
指导老师:袁梦迪
教师点评:描绘的是一座老宅大门口的景象,逆光感较强,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大面积重色调处理也是浓而不闷,富有冷暖变化,用笔洒脱奔放,大笔刷的概括与局部细节处理较好,表现出扎实的造型能力。
作品:《清晨·午后·黄昏》
作者:13画室丁鸿畅、陆竹青
指导老师:袁梦迪
教师点评:用一系列的小景作为兴趣点,从大师出发,以睡莲为主题,运用大量点状笔触与补色并置手法,画面语言生动明确,色彩清丽自然,构思精巧,富有装饰效果。
14画室
作品:《落霞》
作者:14画室裘诺言、赵米儿
指导教师:贺佳丽
教师点评:该作品描绘了一座夕阳下废弃的老宅,既抓住了老宅的特征,又将夕阳下的光感把握得十分准确。整体造型严谨,用色准确,具有一定的表现力。
作品:《老宅》
作者:14画室钟悠
指导老师:贺佳丽
教师点评:此作品造型准确、用笔松动。整体写意中夹杂着局部精致的刻画,未完成的感觉恰合老房子的味道。
作品:《廊桥》
作者:14画室王语晗,高月
指导老师:贺佳丽
教师点评:该作品对廊桥、水面、天空、远景的处理都比较完整准确,光线,空间,色彩等关系也都有清楚交代,可见两位同学的观察能力较为出众。
作品:《古镇街角》
作者:14画室王靖萱
指导老师:贺佳丽
教师点评:此作品近中远景安排合理,布局得当,近景中的摩托车与灯笼刻画细致,中景中的墙面光感处理得当,远景用笔整体概括,整体画面起承转合处理得当。
作品:《院》
作者:14画室张家诚
指导老师:贺佳丽
教师点评:该同学用笔用色古朴厚重,一层层颜料笔触堆积的厚重感,恰似这老房子一样承载着一代代人的记忆一样厚重。
作品:《阳光下》
作者:14画室廖一诺
指导老师:贺佳丽
教师点评:该幅作品颜色亮丽、用笔丰富、同时细节处理到位,光感捕捉准确。
作品《河山》
作者:14画室邱瑞盈
指导老师:贺佳丽
教师点评:该幅作品取景构图巧妙,近中远景处理也非常合理,不同的笔触颜色节奏很好地表现了河水,桥,远山的空间感。
作品:《廊》
作者:14画室叶天边
指导老师:贺佳丽
教师点评:午后的阳光穿过古老的院墙洒向这经历了漫长岁月洗礼的长廊上,金黄色的光斑在阴暗的走廊中刺眼而又温暖。
15画室
作品:《宁静与美丽》
作者:15画室郑镓琪 卑子璇
指导教师:孔祥卫
教师点评:这是一张两位同学一起合作的色彩作品,画面颜色和谐,气氛融洽,造型严谨,展现了新农村独特的艺术美,合作的作品可以集合同学的优点,相互进步。
作品:《记忆的街景》
作者:15画室王牧原 陈怡璇 杜哲文
指导教师:孔祥卫
教师点评:画面是由三幅画组成,画面大空间的构图独特,拉长的构图,别有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画面中阳光下的暖色表达合理,严谨地表现了农村老房子的造型结构,同时体现了有温度的历史的痕迹。
作品:《魔方》
作者:15画室李欣然 陈昱希
指导教师:孔祥卫
教师点评: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色彩的理解和概括,用色块的形式表达自己所见的色彩风景,画面中色块和形的搭配错落有致,构成了两幅完整的作品。
作品:《水沟》
作者:15画室陈青玄
指导教师:孔祥卫
教师点评:所见即是景,同学们通过对小景的刻画,表达那些不起眼的漂亮小景,画面中对于不同质感的物体进行了深入刻画,作品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可以看出同学的用心和技巧。
作品:《阳光的过道》
作者:15画室陈奕杉
指导教师:孔祥卫
教师点评:这幅作品通过一条往上的楼梯,表达出阳光里与外的不同景象,画面中灰色的运用恰到好处,这位同学对景物细节的捕捉也很生动,走进生活,表达生活,捕捉有趣的景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达。
作品:《温馨老家》
作者:15画室卑子璇
指导教师:孔祥卫
教师点评:这幅作品色调和谐,虚实处理得当,灰色变化丰富,用笔生动,画面中的小景物增添了画面的氛围,捕捉到了这个场景朴实的一面。
作品:《田野的诗篇》
作者:15画室郑镓琪
指导教师:孔祥卫
教师点评:这是一部比较写实的作品,画面中远景与近景的处理得当,细节刻画生动,对细节的刻画生动,具有一定的绘画表现力,表达出早上此景的静谧。
作品:《村庄晨曦》
作者:15画室王婧依
指导教师:孔祥卫
教师点评:这幅作品构图独特,远处的灰墙处理得恰到好处,中景的细节刻画生动活泼,对于画面中灰色的墙面进行了有序的比较,画面丰富且不乱。
作品:《村的气息》
作者:15画室钱依贝 朗妮可 王牧原 戴雨婕
指导教师:孔祥卫
教师点评:这是四位同学的小品作业,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自己对景的第一感受,有小景物,也有大场景,有活泼的墙边草,深邃的空间,宁静的锁和阳光下的庭院,四幅作品表现手法不一,但表达的情感是一样。
16画室
作品:《老巷口》
作者:16画室胡依一
指导教师:龙维博
教师点评:色调和谐,用暖黄、暖橙、砖红等主色调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细节刻画笔触松动,用色入调,房子有形但不僵,透视正确,构图合理,生动描绘了阳光下一处老巷口的景色。
作品:《光的形状》
作者:16画室许子欣
指导教师:龙维博
教师点评:色调明快、和谐,用笔肯定。前景刻画细致深入和远景的简练产生对比。亮部用亮黄色以体现阳光,暗部则透着一层冷紫色,用互补色加强受背光的效果。明亮的光线透过缝隙直射在画面中心的木板上,层层叠叠,正是光的形状。
作品:《阳光下的祠堂》
作者:16画室王静雯 童闵琪
指导教师:龙维博
教师点评:整体画面采用水平式构图,显得稳定、平衡。在笔法的运用中,画面的主次有序,大笔的块和小笔的点和线形成丰富而富有韵律的关系,整体画面透露出一种明朗、轻快的氛围。
作品:《岐昌堂》
作者:16画室杨睿依
指导教师:龙维博
教师点评:整体画面采用对称式构图,均衡而稳定,画面的空间感得以凸显出来。此外,整张画面以“红”与“绿”这一组互补色为主色调,对抗而又和谐,把中国古建筑配色之美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梦回千年·······
作品:《廊桥》
作者:16画室王乐兮
指导教师:龙维博
教师点评:整个廊桥处于一个大背光之中,但透过桥洞却能看到金色的朝阳洒落在水面,远处的景色笼罩在一层隐隐绰绰的薄雾中,似乎代表着某种希望。
作品:《岁月流转》
作者:16画室李骏熹
指导教师:龙维博
教师点评:作者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刻画了几处檐角,干蹭的笔触恰到好处的表现出墙面的斑驳,是岁月流转的痕迹。
作品:《白桥》
作者:16画室陈羲
指导教师:龙维博
教师点评:远处的天空笼罩在一层紫红色的光里,水面透出一层淡淡的黄绿色的光,中景白色的长桥作为视觉中心稳稳坐落,色调和谐自然,表现出自然风光之美。
作品:《厚吴忆》
作者:16画室张家粼
指导教师:龙维博
教师点评:作者用薄涂法,结合松动的笔触像是画水彩一般涂完了整个画面,自然自在,看第一眼不会让人想要去分析其技法,反而是沉浸在这一片水天一色的厚吴风景之中。
17画室
作品:《原野夕照》
作者:17画室叶晨茜
指导教师:雷深棚
教师点评:日落山间,红霞遍野,霎时云烟弥散,红日上蒸蒸一缕薄云,似青烟袅袅而上。田上屋舍静默,虫蚁无声,原野静候夜幕降临。
作品:《观江作》
作者:17画室徐菲萱 马艺雯 叶晨茜
指导教师:雷深棚
教师点评:晨曦初照江上,见水波粼粼,江阔而延至天际。遂兴众作之意,展长卷,呈胜景,赞大好河山。
作品:《午后》
作者:17画室蒋琦 周若兰
指导教师:雷深棚
教师点评:午后南溪,微风拂过,浮藻耀眼夺目。风起鹤归,层林尽染,一片金秋美景。
作品:《晨》
作者:17画室徐婵媛 严汶锦
指导教师:雷深棚
教师点评:天空泛着冷,风流淌着,清晨第一束阳光投到陈旧的瓦砾上,灯笼下的黄色流苏摇曳,歪斜紧闭的门内流出亲切的问候。苍老与稚嫩的声音混杂着,石头路也跳跃着光了。
作品:《田野》
作者:17画室王家齐
指导教师:雷深棚
教师点评:作者在作画的时候想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他想到了修拉和梵高,从而创作了这幅画作,笔触轻松,颜色浓郁,能够感受到了他绘画的热情。
作品:《晨辉》
作者:17画室邵彦宁
指导教师:雷深棚
教师点评: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落中,到处弥漫着文化的气息。古楼一角,深邃而悠远,黑白冷暖把空间体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风共云行》
作者:17画室黄成艺 白欣瑶
指导教师:雷深棚
教师点评:阳光绚烂,微风拂面。初升的金光把建筑染成了冷暖两色,仿佛在述说着一段陈年往事,我会与你同行,让风带走故事的种子,风起,听凭风引,风共云行。
作品:《野》
作者:17画室张忆华 叶洪玥 沈知鱼
指导教师:雷深棚
教师点评:没赶上喧嚣城市的夕阳,却意外邂逅旷野的晚霞。迎了色彩相碰的光迎了一个满怀,温暖在日光中熠熠生辉,途径多少,依旧会被璀璨的阳光感动。
18画室
作品:《逝去与即将逝去》
作者:18画室裘胜哲
指导教师:夏林君
教师点评:该学生始终对那些立锥之地的天井、弄堂非常感兴趣,用沉稳的色调厚重的笔触虔诚地描绘,也许笔端有他孩童时的记忆。
作品:《大堂一角》
作者:18画室张涵知
指导教师:夏林君
教师点评:该学生用笔大胆厚重,画面古朴较好地表现了老建筑的一角。
作品:《那摊位旁》
作者:18画室罗欣妤
指导教师:夏林君
教师点评:该生用笔大胆,形色结合,画面较有表现力。白晃晃的光近中午了,阳伞下的大姐也休憩了吧。
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
作者:18画室石欣悦
指导教师:夏林君
教师点评:普普通通的一个角落,由于阳光的照射,人物的参与,一切有了生气。心中有光何处不灿烂。
作品:《岸边》
作者:18画室黄玮城
指导教师:夏林君
教师点评:光的介入,一切都焕发了生机。人假如参与进来的话一切又会热闹起来。
作品:《门口》
作者:18画室郑绚棋
指导教师:夏林君
教师点评:那种七八十年代的记忆扑面而来,那斑驳的铁皮门,褪色的春联,包括门把手,那电表。现场感和描绘有趣味的场景也是下乡写生的主要意义吧。
作品:《老屋门口》
作者:18画室马佑杰 陈欣卓
指导教师:夏林君
教师点评:俩女生待在老房子门口孜孜不倦地描绘那破旧的墙,那破落的门和破旧的窗,也许她们看到的房子其实是烂了牙口的老妪吧,你看那门楣,也许年轻时也是个崇尚文化的人。
作品:《小场景系列》
作者:18画室胡舜麟 陈思雨 夏子晨 胡景初 王乔芮
指导教师:夏林君
教师点评:这几个学生用统一的框架描绘了厚吴的各处场景。既有大气精致的柱头表现曾经的辉煌,也有用优雅的色调描绘小巷那安逸。还有那浓浓书卷气的门楣在述说着曾经的满腹经纶。还有那描绘阳光下古村生活的气息和小巷的久远。有感而画才有意义。
19画室
作品:《黄色的土房子》
作者:19画室徐嘉慈
指导教师:鲍亮
教师点评:作品完整,色调和谐。对形的归纳与整合比较局部的勾勒和点染,都是精心经营,但无一笔不是率意挥写而为,但其画面又朴实到简直可以和原本风景乱真的地步。地脚线周围的东西画得很有秩序。点线面构成运用合理。
作品:《岁月静好》
作者:19画室陈乐菲
指导教师:鲍亮
教师点评:作品画得很稳,尤其色调和谐。此景颜色比较乱,但学生做到色彩的微差变化。水面用笔大块,笔触丰富。刻画能力比较强,观察细微,门窗细节刻画也很生动。大气、轻松、清新、明丽、令人神清气。
作品:《泉林竹松堂》
作者:19画室王馨蕊
指导教师:鲍亮
教师点评:作品注重构图的均衡和完整性,在色彩的运用上,运用高级灰色调,中心白墙对比强烈,刻画很有形式感,抓人眼球。点睛绿窗,对生活观察比较仔细。简洁而不简单。
作品:《厚吴小景》
作者:19画室方思雅
指导教师:鲍亮
教师点评:作品塑造能力很强。平淡无奇的小景画得很有内容,每个道具刻画很有主次。色调和谐。笔触收放自如。绿色画得也很稳。注重对景物进行概括、提炼,突出了景物的立体感,注重对景物特征、情感和意境的表现。
作品:《厚吴生活》
作者:19画室产博文
指导教师:鲍亮
教师点评:作品取景比较独特,农村堆放杂乱的道具,该学生画面梳理整体。生活中随处摆放的道具刻画生动。他把现实景物设计成一种理想的境界,将其移植在画面上,这种理想主义的个人主观意识表现特别强烈,主张有个性、有特征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
作品:《幸福的生活》
作者:19画室周梓璇
指导教师:鲍亮
教师点评:这幅画特别喜欢,色调画得很高级,作品吸取了维亚尔色调。形色搭配非常和谐。点睛之笔,右下角主动添加的人物使画面充满生活情趣。画面简约、装饰色彩典雅而和谐抒情式的表意占据了满满个画面,或许是心灵的某种默契或许是谙熟古典与浪漫的汇通,铸就了他中国文人式的情怀。
作品:《河边的房子》
作者:19画室涂栟清
指导教师:鲍亮
教师点评:这幅画面宁静空灵,笔墨潇洒写意。中国写意之情结完美融合,营造出一种安适休闲的山水风光。田园风光挚爱给人温馨。
作品:《室内的一束光》
作者:19画室徐诺
指导教师:鲍亮
教师点评:这幅画用笔生动,松紧节奏富有变化。昏暗的房间捕捉一束光,让整个窝变得很温暖。对生活细节捕捉到位。最前面的小椅子刻画很有趣味让我想到一句话: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21画室
作品:《小景》
作者:21画室罗雨涵
指导老师:林一乐
教师点评:这个小场景有一些令人动容的细节,破旧的纱帘,纱的部分已经脱落,四边钉死的门帘还在,破了一块的玻璃,墙上的涂鸦,褪色的福字,能感觉到时间的痕迹。
作品:《休憩》
作者:21画室顾润苗
指导老师:林一乐
教师点评:这个学生思维很跳跃,平时对绿色的感受力很强,画出了午后坐在阴凉处观察景色的感觉,几个门框的推进中把中的光影颜色做的很大胆,如门框上一道灰绿色的光,很写实生动。
作品:《小院》
作者:21画室王悦
指导老师:林一乐
教师点评:这幅画用笔轻松大胆,又能把控住形和光影,冷暖搭配得当,树的线条微软了一些,但也是认真观察的结果,画出了午后小院落安静的感觉。
作品:《树荫》
作者:21画室沈欣怡
指导老师:林一乐
教师点评:这幅画属于比较稳重的一张,颜色的融合度高,把阴影里的固有色处理得很协调,受光的部分颜色浓郁,与投影里的部分形成对比,相得益彰。
作品:《桥对面的小镇》
作者:21画室吕伊涵
指导老师:林一乐
教师点评:城乡结合部的房屋经常花哨、风格迥异,这张画画了小镇上微旧的花样各异的房子,在正侧面固有色不同的情况下很好的营造出了体积和空间,用笔轻松,造型简约,整合能力强。
作品:《豆杆》
作者:21画室徐旖蔚
指导老师:林一乐
教师点评:这幅画颜色丰富又不混乱,很好地呈现出了豆秆打完豆子后凌乱的状态,做到的色彩中的形与意的结合,前后的虚实处理也很到位,是比较轻松有趣的一张。
作品:《池塘边》
作者:21画室陈英姿
指导老师:林一乐
教师点评:这幅画面造型意识强,所有的颜色处理都能够为主体的灰色墙面服务,随着阳光的照射把画面的冷暖做了区分,用色严谨,造型扎实。
作品:《生锈的光》
作者:21画室张吉缘
指导老师:林一乐
教师点评:这是一张很擅长描绘细节的画面,破旧荒废的铁门锈迹斑斑,投影和光的颜色都主观处理成了铁锈色,着重描绘了个人感受,算是画面的一大亮点。
作品:《静谧》
作者:21画室陈谢雨
指导老师:林一乐
教师点评:画面造型基础扎实,墙面的砖块用划痕处理,削弱了存在感,更加凸显了门内老屋的塑造,房梁透视强烈,地面灰暗和午后的日光交错,村里老人正值午休,氛围静谧安然。
22画室
作品:《窗》
作者: 22画室全体学生
指导教师: 高旭
教师点评:这是一幅集体创作作品,每位学生选择一扇窗进行写生,在相对简单的题材上使用强烈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是对自己绘画方式的一次突破,同时也训练了学生们深入刻画的能力。最终效果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作品:《午后阳光》
作者: 22画室黄昭睿
指导教师: 高旭
教师点评:光感强烈,色彩丰富,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房屋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色彩的明暗、纯度和冷暖都处理得当,使得画面生动和谐。
作品:《老屋记忆》
作者: 22画室沈佳颖
指导教师: 高旭
教师点评:画中的细节处理非常出色,无论是墙面的质感和屋檐的塑造都刻画得非常细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通过色彩和构图的运用,将老屋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小院》
作者: 22画室汤凌薇
指导教师: 高旭
教师点评:这幅作品的构图布局非常精妙。通过合理的空间安排和元素排列,使得整个画面层次分明、主次清晰。通过细腻的光影描绘,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作品:《厚吴记忆》
作者: 22画室来淑想
指导教师: 高旭
教师点评:用笔奔放大胆,笔触厚重富有层次,细节刻画到位,画面效果强烈,富有感染力,表现了墙面破旧的质感,氛围感极强。
作品:《吴氏公祠》
作者: 22画室毛冯缘
指导教师: 高旭
教师点评:画面的构图布局合理,使得画面内容一目了然。视觉中心明确,颜色干净,质感强烈。将建筑的宁静和宏伟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光》
作者: 22画室符廷萱
指导教师: 高旭
教师点评:这幅作品表现了透过缝隙看到阳光与绿叶的景色,选景立意新颖。光感强烈,明暗对比处理得当。细节丰富,使得画面更具立体感和深度。
36画室
作品:《记一处屋室》
作者:36画室杜天天
指导老师:邬函璐
教师点评:作者采用多种绘画技法,让画面肌理感变强,较强的肌理感与流畅的笔触,汇合成令人神往的色彩,尽显厚吴古镇之美!
作品:《厚吴·小径》
作者:36画室宋述雯
指导老师:邬函璐
教师点评:此画空间处理较好,中心刻画明确且松动,黄暖色调及笔法运用熟练,屋檐老窗刻画较好。
作品:《正午的红砖房》
作者:36画室郭子佩
指导老师:邬函璐
教师点评:画面构图别致,选取的视角比较独特,大面积纯度较低的色块与高饱和的小面积的黄、红、蓝色块颜色的碰撞,增添的色彩的丰富性。
作品:《周野小记》
作者:36画室吴芷然
指导老师:邬函璐
教师点评:画面的构成感较强,作者运用“点、线、面”区分色块与造型,笔触随性洒脱,增添画面丰富性,色调和谐整体淡雅。
作品:《辗转屋头》
作者:36画室姚雯鑫
指导老师:邬函璐
教师点评:此作品选用常规街景构图,但对造型进行了平面化处理,色调和谐,颜色高雅,紫灰色块的微妙组合体现出作者良好的色彩感受能力。整幅画面手法轻松,收放自如。
作品:《独属·院中的景》
作者:36画室吴思彤
指导老师:邬函璐
教师点评:恰当的肌理起到了优化画面的作用,点线面的肌理可以弱化重色块,调和颜色间的对比,使整体画面更和谐。
作品:《桌凳》
作者:36画室沈翰
指导老师:邬函璐
教师点评:作者重视视觉中心桌凳的塑造,整体环境处理得较为简单,小色块的蓝、红打破扁平褐色块的沉闷,丰富画面层次。
作品:《一角青绿》
作者:36画室应雨涵
指导老师:邬函璐
教师点评:画面构图别致,选取的视角比较独特,作者的观察并运用色彩表现得非常细腻,主次处理恰当,表现手法轻松肯定。
作品:《午后》
作者:36画室胡婷婷
指导老师:邬函璐
教师点评:作者对画面空间进行了有效分割而留出的空白。留白的构图更加具有叙事性和表现力,它的视觉中心地位是绝不会有任何挑战。
37画室
作品:《池塘边的风景》
作者:37画室曹益铭 魏睿阳
指导老师:郑孜杰
教师点评:两位同学合作的写生习作,画面完整,用笔干脆,画面的红房子和左边的天空蓝色可以与右边的再协调一些。
作品:《屏山精舍》
作者:37画室刘书嶷
指导老师:郑孜杰
教师点评:正午阳光直射下的屏山精舍 ,整体都很亮。画面色彩和谐,安静。
作品:《厚吴小景》
作者:37画室杜丽洁
指导老师:郑孜杰
教师点评:一座简单的农家房舍,有些年月了,门口的杆子,呈现了生活的气息。
作品:《屏山精舍边的小街》
作者:37画室张洛箫
指导老师:郑孜杰
教师点评:写生第二天的习作,画面完整大气,假如在画面中心表现得深入一些,应该会更好。
作品:《屋后阳光》
作者:37画室孔梦楠
指导老师:郑孜杰
教师点评:一个陈旧院子的转角,同学很好地用协调的色彩,绘画出了清晨阳光下的感觉。
作品:《门》
作者:37画室杨思琦
指导老师:郑孜杰
教师点评:黑褐色祠堂的边门,贴有简洁的对联,灰色调的砖墙,门上的前挑的檐头,一切都那么地有年代感。
作品:《蓝色投影》
作者:37画室刘雨彤
指导老师:郑孜杰
教师点评:画面用色大胆,明快。
作品:《另一种形式的风景》
作者:37画室周宇豪
指导老师:郑孜杰
教师点评:色彩写生中的另外一种想法,耐心地用纸胶带贴好形状,耐心用色制作,颇具现代绘画表现手法。
作品:《同学速写两幅》
作者:37画室陈艺彤
指导老师:郑孜杰
教师点评:作者用简洁的色彩速写手法,记录写生期间的同学瞬间。
关注公众号
咨询/报名:刘老师 19884171982(微信同号)
杭州风眠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交通信息: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银湖街道金都网球俱乐部内杭州凤鸣美术中考教育
老师微信一对一升学指导